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2篇
  免费   1482篇
  国内免费   2393篇
林业   4414篇
农学   880篇
基础科学   2340篇
  4792篇
综合类   7631篇
农作物   169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1060篇
园艺   791篇
植物保护   479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616篇
  2021年   635篇
  2020年   797篇
  2019年   570篇
  2018年   379篇
  2017年   658篇
  2016年   820篇
  2015年   805篇
  2014年   933篇
  2013年   1144篇
  2012年   1616篇
  2011年   1591篇
  2010年   1658篇
  2009年   1689篇
  2008年   1502篇
  2007年   1597篇
  2006年   1496篇
  2005年   1136篇
  2004年   926篇
  2003年   549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沙棘果实中主要活性成分质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作为一种抗逆性、适应性、萌蘖性较强的植物资源,被广泛应用于黄土丘陵地区荒山绿化、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和砒砂岩治理。沙棘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其果实中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本文凝练了沙棘果实中活性化合物的构成、分布及活性特征,并对沙棘果实活性物质的研究进行展望。基于相关文献,针对黄酮、花青素、酚酸、有机酸、肌醇、维生素、类胡萝卜素、不饱和脂肪酸、甾醇等广泛存在于沙棘果实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总结分析,提供沙棘果实中上述活性物质分布情况的综合信息。研究表明,针对沙棘果实中活性物质的构成、分布和活性特征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在部分领域仍缺乏研究,如栽培技术条件对活性物质的影响,活性物质与沙棘果实加工中异味的关联性等。本文为沙棘果实在食品、药品及保健品行业中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为促进沙棘资源在经济中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园林绿化废弃物覆盖对城市绿地土壤肥力影响,以期为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解决城市绿地土壤问题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以北京市典型城市绿地土壤?圆明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试验设置4种不同处理:不覆盖(CK)、上层木片 + 下层堆置15 d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A)、上层木片 + 下层堆置30 d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B)、上层木片 + 下层堆置60 d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C),进行室内分析测定,结合修正的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运用Pearson相关性及逐步回归分析,分析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  结果  0 ~ 10 cm土层中,C覆盖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 < 0.05);10 ~ 20 cm土层中,C覆盖处理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P < 0.05)。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示,C覆盖处理显著提高0 ~ 10 cm土层的综合肥力(P < 0.05)。修正的内梅罗指数法中Fimin值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综合肥力限制因子为土壤密度及有效磷,土壤综合肥力最主要影响因子为有机质,其次为土壤有效磷及土壤密度。  结论  综上,园林绿化废弃物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综合肥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C为最佳覆盖方案,今后研究中要着重注意土壤肥力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有机质、土壤密度及有效磷)的动态变化及改善。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究科尔沁沙地苜蓿种植过程中,肥料对苜蓿茎秆长度和茎秆直径影响,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施肥量与施肥频率,论述了苜蓿茎秆直径与茎秆长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反映出苜蓿的生长状况,为紫花苜蓿施肥提供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增加施肥量能够促进第一茬紫花苜蓿茎秆的伸长生长,当施肥量过高时会抑制其生长;第二茬苜蓿在施肥量为50~70 kg/667 m2时,增加施肥频率对茎秆长度无明显影响;3茬苜蓿茎秆长度平均值大小为第二茬〉第一茬〉第三茬,茎秆直径平均值为第一茬〉第二茬〉第三茬,茎秆长粗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86.68、291.70、298.80;3茬苜蓿茎秆直径的波动范围分别为2.92~3.99 mm、2.47~3.13 mm、1.52~2.28 mm;紫花苜蓿茎秆直径与茎秆长度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气温分布是准确模拟物种适宜分布区的基础。大熊猫分布区是全球3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之一,属于典型山地地形。方法为了有效消除海拔效应在气温空间插值中的误差,本研究基于线性递减率调整法(linear lapse rate adjustment, LLRA)对大熊猫分布区42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的日最高气温(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dTmax)、日最低气温(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dTmin)和日平均气温(daily mean temperature,dTmean)进行了空间插值,评估了LLRA插值法的准确度,并分析了近半个世纪大熊猫分布区气候变暖的格局。结果结果表明,使用LLRA法校正误差的局域递减率插值,准确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递减率和初步局域递减率;大熊猫分布区将近90%的区域dTmax、dTmin和dTmean同时显著上升,上升最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秦岭和岷山西北部;dTmax、dTmin和dTmean显著上升的中位速度分别为每100年上升1.68、2.32和1.77 ℃,超过3/4的区域dTmin上升速度大于dTmax;在气象站点代表的低于3 500 m的海拔范围内,dTmin和dTmean的变化速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且dTmin的上升趋势大于dTmean结论本研究证明了LLRA法能有效消除海拔效应在气温空间插值时造成的误差,提高山地气温空间插值的准确度。研究发现,大熊猫分布区近半个世纪经历了显著变暖,由LLRA插值获得的逐日气温分布图可为进一步评估变暖对大熊猫分布区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影响、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磨削作为一项木质材料精加工技术,研究木质材料磨削过程中的材料去除行为对提高磨削效率和加工表面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设计了木质材料单磨粒磨削实验平台,采用横向划擦法,利用扫描电镜和3D轮廓仪考察了单磨粒在中密度纤维板(MDF)和红松(Pinus koraiensis)表面形成的划擦痕迹形貌,并测定了相关特征参数,分析了最大磨削深度、沟壑面积对隆起比的影响,并根据磨粒与试件接触过程中磨削力、综合摩擦系数的变化情况,研究磨粒引起的材料变形。定义λ为划擦方向与木材纹理方向之间的夹角。结果与金属磨削过程不同,中密度纤维板和红松划擦时形成的隆起区域很小。红松横纹划擦时(λ = 90°),被磨粒切刃横向割断的木材在试件表面形成断茬,局部接触区域发生压溃式切削。红松顺纹划擦时(λ = 0°),隆起比集中在0~0.05,而中密度纤维板的隆起比呈现高度离散。在对红松进行横纹划擦时,法向磨削力Fn和切向磨削力Ft均呈剧烈振荡,而在中密度纤维板和红松顺纹划擦过程中,Fn和Ft都近似符合正态分布,并且随着磨粒切入试件深度的不断增加,Fn和Ft均随之增大,最大值出现在最大切入深度处附近。就中密度纤维板而言,Fn大于Ft,而红松顺纹划擦时Ft略大于Fn。无论是中密度纤维板还是红松顺纹划擦时,磨粒切入试件形成沟壑后半段的综合摩擦系数略大于初期。结论红松磨削过程中,其内部的孔隙(如轴向管胞、解剖学上的植物内部腔洞等)分布和木材纹理方向对材料的变形流动、加工表面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中密度纤维板较红松而言,在磨削痕迹两侧产生较多的塑性隆起,隆起比随磨削深度、沟壑面积变化呈现高度离散。在磨粒切入试件过程中,磨粒所受的综合摩擦力是逐渐增大的。   相似文献   
46.
白茶寿眉预防小鼠肥胖作用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1、3、7年寿眉(白茶)制备白茶提取物(White tea extracts,WTEs)。在对雄性C57BL/6J小鼠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WTEs干预,诱导建立预肥胖模型。观察小鼠体质量增量、摄食量、脂肪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统计脂肪湿重,测定血脂及血转氨酶水平。q PCR测定小鼠肝脏中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综合评价WTEs预防小鼠肥胖功效及其安全性,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究。结果显示,WTEs在无肝毒性和生长抑制作用条件下,能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的过度积累,还能下调SREBP-1c、FAS和ACC1的转录水平,抑制肝脏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过度积累,有效预防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生。高剂量下,WTEs预防肥胖功效随白茶年份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别构建84K杨的微管蛋白TUA5和TUB16与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融合的植物过表达载体,瞬时表达验证载体在植物体内表达后的荧光信号,为研究杨树微管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毛果杨微管蛋白TUA5和TUB16的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84K杨的皿5和7TZB76基因的引物,提取野生型84K杨的RNA并反转录成cDNA,同源克隆得到84KTUA5和84KTUB16基因,分别连接在pCAMBIA 1300载体mCh-ep荧光标签的N,端和C端,转化到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中,通过菌落PCR和测序鉴定获得阳性单克隆,并通过电击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农杆菌GV3101中,瞬时转化烟草后进行荧光观察。[结果]克隆得到了84KTUA5和84KTUB16基因,成功与pCAMBIA 1300-mCherry载体连接,烟草瞬时表达荧光观察结果显示:仅目的基因与mCherry标签C,端相连的融合蛋白能够成功表达,且荧光明显。[结论]成功构建了84K杨皿5和TUB16基因与pCAMBIA 1300-mCherry的融合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杨树微管功能提供了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48.
49.
景观格局是生态过程在一定时空尺度上综合作用的产物,它对生态系统内的碳水分配以及碳、水循环过程中的耦合作用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目的为了探讨多尺度下景观格局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相互作用规律,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耦合关系的研究以及区域生态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PEST模型参数优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了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2000—2014年的水分利用效率,并分析了多尺度下景观格局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年总初级生产力的相关性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 景观破碎化指数(斑块数量、斑块密度)与水分利用效率在缓冲区为10 ~ 80范围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平均斑块面积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缓冲区为10 ~ 80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 景观形状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分维度指数)与水分利用效率在缓冲区为50 ~ 100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3) 景观聚合度指数(相似邻接百分比、聚集度指数)与水分利用效率间的相关性在缓冲区为10~50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4) 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与水分利用效率间的相关性在缓冲区为10 ~ 20时呈显著负相关,70 ~ 100时变为显著正相关。(5) 景观格局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6) 总初级生产力和景观格局指数相关性的变化规律同水分利用效率和景观格局指数相关性的变化规律一致。结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耦合受到尺度效应的影响,建议区域生态规划要充分考虑尺度效应,使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发挥最大的耦合效用。   相似文献   
50.
运用选择实验法,从覆盖需求、设施需求、景观需求、管理需求四个方面探讨了北京市民对城市绿地的改进偏好及支付意愿,发现:市民对城市绿地的场地设施、景观性和可达性改善意愿较强,其边际支付意愿在1. 70元/年到4. 5元/年之间;市民收入越高、离市中心越近、在京居住年限越长,对于城市绿地有越显著的改进需求。基于此,提出加大绿地空间和设施建设,改善绿地景观设计,扩大公共绿地服务半径,加大园林绿化资金投入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